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详细内容
   阅读提示:双击自动滚屏  发布者:中国伊斯兰在线 发布时间:3/26/2009 阅读:1123
伊斯兰风格的永宣青花瓷器

  伊斯兰文明是一种宗教文明,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,流传广泛,经久不衰,迄今仍影响着数以亿计的世界广大人口。千姿百态的伊斯兰文化根深叶茂、源远流长。伊斯兰自七世纪在阿拉伯半岛兴起后到八世纪中期,中东人民在伊斯兰的旗帜下,建立了横跨亚、非、欧的大帝国。伊斯兰也得到迅速广泛地传播,信仰的人数仅次于基督教成为世界第二大宗教。伊斯兰步入华夏大地已有1350年之久,九世纪到十三世纪是伊斯兰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,伊斯兰文化的空前繁荣和广泛传播,对中世纪的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。特别是对元末以来中国的手工制造业产生深远的影响。在丝织品的花纹、印染品的图案、陶瓷器的造型与装饰、金银器的镶嵌、建筑物的式样等各方面,都留下了明显的痕迹。伊斯兰艺术已经在中华大地上生根、开花、结果。在我国回族、维吾尔、哈萨克、乌兹别克、塔塔尔……等十个民族全民信仰伊斯兰。伊斯兰文化已不再是异质的外域文化,而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。明代初期的永乐、宣德青花瓷器,正是吸收了世界上先进和强大的伊斯兰文化营养,使它们在雄浑壮美之中散发着匀衡和谐的异国风情。

  英国学者威尔斯在《世界简史论》中说:“正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,而处于蒙昧的黑暗之中,中国人的思想是开放的,兼收并蓄而好探求。”自从汉代的丝绸之路和中国海到波斯湾的海上航线开辟以后,中国与中东地区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愈加频繁,中国商品大量出口到中东地区,换来大量的当地商品。扬州唐城遗址中就发现了波斯陶片。进入了十四世纪,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几乎销往所有远东、中东和南亚国家。在埃及,在美索不达米亚和波斯,把进口的中国陶瓷作为模型,以仿制近似的陶器。反过来,穆斯林器物对中国的制瓷业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。历史上各地区所有的灿烂文化的产生,都毫无例外地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营养。永宣青花之所以具有动人心魄的魅力,也恰好证明了它吸收和融会外来先进文化的能力。十四世纪时,中国的周边国家文化较为落后,拿不出什么象样的东西供中国知识界惊羡和学习。只有近东和西亚国家的伊斯兰艺术蓬勃发展,给予中国青花瓷器的制作以极大的启迪。在大量的青花瓷器远播西亚诸国的同时,它们的王朝也携带地方特产频繁地来中国朝贡,将宝物奉献宫廷。皇帝对于这些宝物的装饰十分感兴趣,命画家将这些装饰画样,提供给景德镇的制瓷艺人,于是便生产出成批具有伊斯兰风格的青花瓷器。

  明代初期,政府出于长治久安的对外政策需要,对周边区域国家进行安抚。为使西域强大的部族帖木耳对明朝称臣,必须按照伊斯兰的模式来烧制瓷器,以迎合穆斯林的审美情趣,在赏赐给他们的国王时能得到国王的喜爱。事实证明,明政府的选择是非常明智的。这些带有明显伊斯兰风格的瓷器,深受国王的珍爱,被当作最宝贵的礼品镶嵌在墙壁上观赏。由于世世代代的精心保管,我们现在在西亚和近东所见到的永乐、宣德朝官窑青花瓷器,绝大多数完美无缺,形如“库出”(指烧成之后不曾使用即入库收藏的官窑瓷器)。而且小批量的赐赠无法满足需要,中东、西亚、南亚的王朝便大量定购中国瓷器,其中帖木耳王朝、莫卧尔王朝、萨法维王朝最为突出。

  目前在伊朗、伊拉克、印度、土耳其等国家收藏的永宣青花瓷器数量很多,总量数倍于我国本土收藏。全球范围内最集中最重要的境外明初青花瓷的收藏,要数伊朗的阿德比尔宫博物馆和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博物馆。这两所博物馆的前身,都是伊斯兰的宗教寺院,所收藏的明初青花瓷,大多是最高档次的精美官窑。有些器物在国内已遗存不多了。也有许多器物出口之后,在当地由金匠们增添了附加装饰,如壶的金流和金柄,瓶的金盖,碗的金边等。金饰精工细刻,十分讲究,更烘托出皇家的气质。

  许多新颖奇特的造型,都是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在永宣之际创制的。如大背壶、天球瓶、帽壶、双耳葫芦扁瓶、双耳扁瓶、多角烛台、花浇、无裆尊、卧足碗、深腹折沿洗等……,口径在60公分左右的大盘特别流行,尤为适合穆斯林的生活起居习惯。许多造型都是依照西域进贡来的金银器、玻璃器皿甚至陶器为样本的。具体到各种纹式,几何原理的应用,环带、开光、分段切割、多角对称的处理手法,加之普遍密集的花纹布局,使人耳目一新。特别是最广泛使用的西番莲纹样(一种团形的多叶莲花)就是从痕都斯坦,今巴基斯坦北部、阿富汗东部一带的玉质盘子上的蕃莲图案移植过来的,明代文献中多次提到的“回回花”就是这种纹样。永宣青花瓷器上的“回回花”装饰无所不在,即使是传统的龙凤纹样,也总是以西番莲为底衬的。有的则干脆书写《古兰经》的箴言警句,直接歌颂真主。

  应当说永宣青花瓷器由于用途十分特殊,绝大多数为政府的对外赐赠。所以造型、文饰也很特殊,几乎所有的新创品种,都能在伊斯兰文物中找到范本。

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永乐青花花卉大背壶、小口、圆唇、短颈,其颈上有凸起的弦纹一道,肩两侧安小环耳,腹部呈馒头状向上微鼓,中部凸出小圆圈。壶背部平坦无釉,露细沙胎,中部与面相应处有小圆圈凹进,圈内施白釉。由于无底,无圈足,此壶只可贴背平放,无法站立,而平放之后由于侧面有孔,盛水后即会流出,今人尚难考证它的实际用途。与此相同的大背壶,在台湾故宫博物院也有收藏。美国华盛顿的佛瑞尔美术馆(Gallery of Art)收藏有稍晚的宣德朝青花大背壶。背壶的原型是伊斯兰的镶银铜扁壶,从铜壶肩铸的双耳来看,无底平背的扁壶,是作为壁壶贴挂在墙上使用的。照搬到瓷器上由于胎厚体重。肩部的小环耳无法承受壶身的巨大重量,双耳已成为纯粹的装饰,没有实用的功能了。其它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永乐青花龙纹天球瓶、小口,直颈腹部硕大如球,仿叙利亚的铜瓶的造型;永乐青花双耳扁瓶,仿伊斯兰玻璃双耳扁瓶;永乐青花双耳蒜头瓶,仿伊斯兰蒜头口双耳铜扁瓶;永乐青花龙柄花浇,仿伊斯兰玉龙花浇;永乐青花卧足碗,仿伊斯兰镶金银碗;宣德青花执壶,仿伊斯兰铜执壶;宣德青花帽壶,仿伊斯兰铜帽壶;宣德形花深腹折沿盆,仿伊斯兰镶银铜深腹折沿盆;宣德青花罐,仿伊斯兰陶罐;宣德青花无裆尊,仿伊斯兰黄铜器座;宣德青花八角烛台,仿伊斯兰九角铜烛台;宣德青花敛口钵,仿伊斯兰铜钵;宣德青花笔盆,仿伊斯兰镶银铜笔盆;宣德青花葫芦扁瓶,仿伊斯兰银双耳葫芦扁瓶。

  以上所举诸例形制,时代特征十分鲜明。永宣以后则很少烧制,是景德镇御窑奉皇帝之命,专门为西域诸国定烧的。它们或者作为礼品赏赐给西域诸王;或作为贸易瓷用于与西域国家换取良种马。随着明政府对外政策的转变,宣德以后,这种几乎完全伊斯兰化的官窑瓷器基本停烧了。说起西域,古人与今人的解释不同,明朝所称西域是指甘肃以西(包括新疆)阿富汗、土耳其、前苏联西部、巴基斯坦、印度、伊朗、伊拉克、叙利亚,以及沿地中海东部的一些国家。那里的人从古至今大多信奉伊斯兰,为伊斯兰艺术的发源和发展地区。

  充满了西域风情的青花瓷器,不仅得到外国王室的喜爱,同时也受到明朝宫廷的认可。它们独特的造型和新颖的纹样超尘脱俗,不同凡响,大有将相之风,为一代青花瓷器之冠。它如此灿烂,不仅得助于中华民族的深厚文明,而且得助于伟大的伊斯兰艺术,是中国瓷器装饰融汇外来文化的光辉典范。

| 打印本页 | 关闭窗口
特邀顾问 | 服务项目 | 服务条款 | 免责声明 | 联系我们 | 法律顾问 | 客户留言
Copyright©2008-2010 fgccc.cn All Rights Reserved
版权所有:常州市纵横新世纪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E-mail:[email protected]
Tel:0086-10-85321173\85322958\85321612 Fax:0086-10-85322769
苏ICP备10221543号-2